【台灣基隆】夜遊三大廟與主普壇 認識中元祭由來
趁中元祭的來臨,一起在夜裡探究普度文化吧!上回提到在去年暑假參加了「雨都漫步」的基隆中元祭放水燈與巡遊活動,基隆中元祭其實是個歷時整個農曆七月的祭典,只要在這附近日子來到台灣基隆,也有機會參與到每日大小不同的祭祀儀式,還可順道參觀主普壇和基隆三大廟,認識當中歷史故事。
1. 奠濟宮
夜市是台灣的最大特色之一,提到基隆,大家一定會想起最不得不訪的廟口夜市吧!那廟口的「廟」到底是甚麼呢?往這兩旁掛著滿滿黃燈籠的夜市走進去,便會發現奠濟宮,這裡專門供奉福建和閩南漳州後代所景仰的開漳聖王,是我們認識這次雞籠中元祭的起點之一。
上回提過派別爭鬥,在台灣清治時期,漳州和泉州的移民常因資源和劃地而發生械鬥,每次雙方都會抬出己方的守護神吶喊助威,漳州人抬出奠濟宮供奉的聖公,而泉州人抬出尪公。打到激烈時大家連神像都不顧,還讓神像都受損了,所以當地人還有「尪公無頭殼,聖公無手骨」的俗語,來形容當時戰況慘烈的情景。
因為都顧著門外的攤檔,都沒有好好逛完整座廟,所以介紹就到這裡 (我想每個被夜市美食誘惑的人都會得出同樣結果XD)
鏡頭轉超快,接下來我們來到城隍廟。
2. 城隍廟
除了祖藉之外,漳州人流行玩的傳統北管音樂也在當地分成兩派,分別是西皮派得意堂和福祿派聚樂堂,兩派用的樂器不一樣,拜的樂神也有不同。福祿派是拜城隍廟內的西秦王爺,西皮派拜田都元帥。兩幫人以旭川河為界,你演奏完換我演奏,從音樂比拼到最後演變成為惡鬥,武鬥之外,更發生了械鬥。所以在出面調停之後,雙方以比賽陣頭來分勝負,在十三日的迎斗燈活動可以看見兩派在旭川河相遇時「交陣」的情景,民眾還可以因此欣賞到雙方的精彩技藝表演。
城隍廟二樓有供奉西秦王爺與基隆聚樂社的先人,因此這晚其花車及放水燈的隊伍,都得先經過城隍廟祭拜西秦王爺,讓廟裡熱鬧非常。
3. 慶安宮
兩大廟的熱鬧程度都比不上慶安宮。天后娘娘仿佛成為各派爭鬥的調停角色,在迎斗燈當日,各姓氏會將平時安放在各姓會館的斗燈遶境後安奉在慶安宮內,點燃後不可熄滅,以求各姓興旺。
斗燈是輪值15姓宗親的聖物,斗燈的雕刻,內部包含的剪刀、劍、傘、白米和鏡等每項物品都有象徵意義,代表著宗親全體都受到斗燈的保護。把斗燈迎回慶安宮後誦經祈福,就像是為全體宗親補充能量一樣,祈求增添福氣。
慶安宮除了原有的湄洲媽之外,還有從泉州迎回的泉州媽以及從漳州迎回的漳州媽,象徵著昔日漳泉械鬥的和解,是全臺僅見三媽同奉的媽祖廟。
慶安宮內的石雕、木雕畫、木雕燈和天花畫也相當精緻,希望下次可以白天再來參觀一次!
在慶安宮內我們也玩了一下AR魔法供桌,認識主普壇普度時會擺放的食物,每一款都有其象徵意義。
4. 主普壇
之後往主普壇進發去。在農曆七月十二日,主普壇會開燈放彩,為水路亡魂照路,邀請他們前來享用十五日夜裡的普度祭品。
主普壇一樓是「中元祭祀文物館」,有模型展示中元祭期間的各種活動,也有祭典期間所使用的各種文物器具,讓大家詳細了解整個中元祭的儀式。
在十五日普度當天,主普壇前會有三連桌的金松宴,也有慶賀地官大帝的供品和給好兄弟梳洗的器物以及享用的菜色。
壇前左右兩側各有數個小壇,分別「住」著暫時請來的不同神明。在正式普度之前,這些神明和隨從就幫忙管理和看守一些早到的孤魂幽靈。
傳承中元祭的整個祭祀儀式以及文化,主普壇旁邊還設有劇棚,這年度有來自「漢陽北管劇團」的表演。
詳情:2019 年鷄籠中元祭 雨都漫步行程